“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13-09-10 浏览次数: 433

学科门类:    工学   ­­­ 专业大类  电子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代码:  080701       制: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培养方案的制定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特别是适应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紧密追踪电子信息系统前沿理论,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学科、实验室以及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的人才需求,以培养具有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专业知识,有良好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实施在学校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造就具有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网络传输等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等基本技术,并在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和团队精神以及外语运用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具有系统型的工程训练背景,能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部门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集成、制造、应用与开发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综合素质

1良好的职业道德

(1)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

(2)    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3)    社会责任感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较高的人文素养

(1)    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2)    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

3、良好的身体素质

(1)    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

(2)    达到国家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二)业务能力与素质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电子信息工程项目所须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集成、测试与实施等整个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必备的综合素质及社会责任。

1. 具备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的工程技术知识

(1)    掌握电子信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电子技术、通信理论、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电子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的项目设计开发中。

(2)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知识,并能在工业领域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集成与优化,对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电子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有深入理解和评估的能力。

(3)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专业行业发展动态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结合企业工程实践,具备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电子信息工程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及时了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运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技术,探索和发现本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

(2)    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工程项目总体架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能够有效整合现有相关技术资源,参与并完成综合性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并能综合考虑系统开发成本、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工程项目集成与测试的能力。综合运用系统集成与测试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对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测试;

(4)    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系统工程项目部署与实施的能力。制定安全、完善的实施计划,主导系统实施与部署,完成应用系统;

(5)    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系统工程项目评估能力,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对工程项目应用结果与系统最初设计目标进行对比评估;

3.紧密结合企业工程项目,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1)    通过大学不同时期到企业现场的实践、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逐步掌握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

(2)    在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阶段,能够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制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方面的项目规划和预算,合理有效地安排任务,分配人力和资源。

(3)    在到企业进行应用实践的阶段,具备应对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实施及应用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结合实际评估通信工程专业领域方面的项目或工程。

4.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良好的工程素质

(1)    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2)    能够进行工程项目文件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的编纂。

(3)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工程系统中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在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4)    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阶段,能够独立完成具有创新性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1)    熟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适用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所属岗位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2)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

(3)    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三、工程能力培养

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电子信息工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相应的课程实验和综合实践、企业实践环节外,还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 加强工程基础的实践环节

在工程学科基础教育中,通过设置数学建模方法课,开展专题研究和大作业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安排了基础性实验和特色选修实验,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实验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开设

2. 突出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在工程基础课程和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托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电子信息新技术”、“信息工程案例分析”、“单片机技术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DSP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数据库及应用”等课程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即采取以项目为导向,以大作业、专题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研究性实验报告等为载体的探索式学习模式,通过“研中学”、“做中学”的模式;与“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DSP应用课程设计”、“EDA技术课程设计”、“信息采集与处理综合实践”等实践课程相配合,培养学生从工程项目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实行双导师联合指导模式

在大一和大二的基础阶段,设立校内导师指导组,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在进入大三后,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现场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或方向,指导学生开展工程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定期提交进展报告,组织学生与企业人员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

4. 强化基于企业现场实践的实习与毕业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题课程群采取与企业实习实践紧密结合,采取融合式教学,边讲边进行的现场实践;明确企业文化、企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保证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有机会提出、审查、选择为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工艺、步骤和方法,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进行校企合作的主要企业有江苏科泰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东软人才实训中心、南京通达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思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无线电厂有限公司、江苏东大建设有限公司、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等。

5. 建立多元化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

建立与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研训练体系。依托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立了3个层次的科研训练项目,引导学生系统参与工程实践活动。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通过学院开放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训练,为省级、国家级各类竞赛作好培育工作;引导学生申报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能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观先进技术展览、参加各学科前沿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动向,鼓励学生参加有关的技能培训以及国家、省(市)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组织的各种资格认证。

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工程实习和毕业设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双导师优势,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能够实施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参与相关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四、主干学科

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电路、程序设计语言C、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技术基础、电磁场与波、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网、电子信息新技术、信息工程案例分析、单片机技术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DSP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

   双语课程:数字通信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

       基于项目式教学:电子信息新技术、信息工程案例分析、单片机技术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DSP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数据库及应用

六、实践教学

实验:物理实验、电工电子系列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电磁场与波实验

课程设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DSP应用课程设计、

        EDA技术课程设计

综合训练:信息采集与处理综合实践、电子工艺实习

    企业实践:  企业文化、企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

七、课程设置基本框架

本培养方案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划分为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工程专业教育三个层次。培养方案突出设计了包括专业工程应用类课程、项目式教学、企业实践等教育内容,使学生有兴趣、有研究、有实践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步地、系统地增长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

要求学生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及实践课程,成绩合格,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不少于165学分,同时素质拓展学分获得不少于10学分方可毕业;符合河海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兴趣修读其他专业的辅修教学计划,修满相应专业规定学分可授予辅修专业证书,若未修完可将已修读学分计入专业外选修课程学分。

下表给出了电子信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表学分分布。

课程体系

课程性质

学分

比例(%

通识课程

公共必修课

必修

28

16.97

通识选修课

自然科学类

选修

1

0.61

人文社科类

4

2.42

经济管理类

2

1.21

艺术类

1

0.61

专业课程

学科基础课

必修

35.5

21.51

专业主干课

34

20.61

个性课程

专业内选修课

选修

6

3.63

专业外选修课

跨学科/专业课程

4

2.42

国际交流学习

辅修专业

实践课程

校内实践

必修

25.5

15.45

企业实践

24

14.55

总学分

(不含素质拓展学分)

165

创新创业

必修

10学分,详见《河海大学素质拓展实施办法》

社会实践

公益活动

文艺体育

选修

社会工作

其他活动

                 

 

八、毕业条件

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及实践课程,成绩合格,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不少于165学分,同时素质拓展学分获得不少于10学分方可毕业;符合河海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附:教学计划

   河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附件


                  河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一)通识课程(共36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

性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必修

070104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Ethics & Fundamentals of Law

2

0701007

中国近代史纲要

Chinese Modern History

2

07010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2.5

07010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5

0702100

形势与政策

Political Circumstance & Policy

1

1520101

大学英语I

Foreign Languages

3

1520102

大学II

Foreign Languages

3

1520103

大学

Foreign Languages

3

0603056

程序设计C语言

Programming C

3

2001005

军事理论(含课内实践)

Military Theory

1+1

1101000

体育I

Physical Education I

1

1101002

体育II

Physical Education II

1

1101003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1

1101004

体育IV

Physical Education IV

1

选修

 

自然科学类

Natural Science

1

 

 

人文社科类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4

 

 

经济管理类

Economic Management

2

 

 

艺术类

Art

1

 

合计

36

注:大学英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小班化教学。对于已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可继续修读大学英语,也可选修拓展英语课程,但必须修满9学分。

 

 

 

 

 

 

 

 

 

 

 

 

(二)专业课程(共69.5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

性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必修

1001103

高等数学BI  Advanced Mathematics BI

5

1001104

高等数学BII  Advanced Mathematics BII

6

1001143

几何与代数B  Geometry and Algebra B

3

100114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Probability Theory &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

3

1002121

大学物理BI  Physics BI

3

1002122

大学物理BII  Physics BII

4

1001133

数学建模方法  Mathematical modeling Method

2.5

0602125

电路 Electric Circuit

3

0502001

数字电子技术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3

0502002

模拟电子技术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3

合计

35.5

必修

0603101

电子信息新技术(项目式教学

New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1

0501002

信号与系统

Signal and System

3

060204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Principles of Microcomputer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3

0502008

软件技术基础

Software Technique Foundation

2

0602100

高频电子线路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3

0602091

电磁场与电磁波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Wave

3

0602104

通信原理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3

0602047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3

0602105

计算机通信网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3

0602111

信息工程案例分析(项目式教学)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ase Study

2

0602101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 (项目式教学)

MCU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2

0602098

EDA技术与应用(项目式教学)

ED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2

0602018

DSP技术与应用(项目式教学)

DSP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2

0602106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项目式教学)

Embedded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2

合计

34


(三)个性课程(最低应选10 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

性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最低

应选

学分

0602116

图像处理与分析

Image Processing & Analysis

2

6

0602068

软件无线电技术

Software Radio Technology

2

0602118

数字通信基础(双语)

Foundation of  Digit  Communication

2

0602108

传感器技术

1.    Sensor Technology

2

0602114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项目式教学)

ASCI  Design

2

0603055

数据库及应用(项目式教学)

Databases and Applications

2

0602115

算法与数据结构(双语)

Algorithm and Data Structure

2

0503123

C++程序设计 

C++ Program Design

2

0503121

操作系统原理

Principles of Operating System

2

跨学科、跨专业建议课程

4

0503050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2

不限

0601077

编译原理

Principles of Compilation

3

不限

0601031

程序设计方法学(研讨)

Programming Methodology

2

不限

0502016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Software Test & Quality

2

不限

国际交流学习

辅修专业(详见所修专业的辅修教学计划)

   

10

*除以下跨学科、跨专业的建议课程外,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其他专业课程。


 


课程

性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校内必修

070104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Practice for Moral, Ethics & Fundamentals of Law

1

07010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

Practice for Chinese Modern History

1

07010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

Practice for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1.5

070104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

Practice for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5

0702055

形势与政策实践

Practice for Political Circumstance & Policy

1

2001001

军事训练

Military Practice

2

1002803

大学物理实验BI

Physics Experiments  I

1

1002804

大学物理实验B II

Physics Experiments II

1

0504011

电路实验

Experi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1

0504212

信号与系统试验

Experiment of Signal & System

1

0504040

模拟电路实验

Experiment of Analog Circuit

1

0504041

数字电路实验

Experiment of  Digital Circuit  

1

0505101

微机原理实验

Experiment of Computer Principles

1

050303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Experiment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1

0503040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Experiment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1

0504106

场实验电磁       

Experiment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1

0503171

通信原理实验                    

Experiment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1

0602110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Electronic Circuit  Curriculum Design

1

0602102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

MCU Curriculum Design

1

0602109

DSP应用课程设计

DSP  Curriculum Design

1

0602130

电子工艺实习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actice

1

0602103

EDA技术课程设计

EDA  Curriculum Design

1

602121

信息采集与处理综合实践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Integrated Practice

1.5

企业实践

0503118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4

0602122

企业综合实践

Synthesis Practice inEnterprise

6

0503019

毕业设计

Graduation Design

14

合计

49.5

() 实践课程

注:实验:20学时计1学分;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1周计1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