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发布时间: 2013-09-10 浏览次数: 3537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不断改革本国的工程教育,以适应现代大工程的要求,如美国的ABET认证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体现了美国教育界对工程和技术方面教育的思考。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而言,工程化方向很多,如计算机工程(EE)、软件工程(SE)等,针对我校近年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我们选择软件工程作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点方向,以培养能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的优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以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河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在已经进行多年的3+1培养模式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培养工程型卓越人才的一个重要改革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围绕计算机软件工程理论及信息系统与集成关键技术,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企业人才培养基地,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及应用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具有大工科背景、掌握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系统理论及相关应用领域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的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实施两年厚基础教育、一年工程专业教育和一年企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总体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和文化修养,系统地掌握理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和国际视野,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且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软件工程与计算机应用相关技术,接受良好工程师基本训练,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领域的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去生产第一线从事软件设计、开发、部署实施、营销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攻读工程专业的高级学位和其他专业的学位,继续深造。

培养规格:学制:4年,采用3(校内学习)+1(企业工程实践)的模式。

实践基地(合作企业):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分有限公司、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常州软件园、常州科教城、上海微创软件公司、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总厂信息中心等

第一部分 培养标准知识能力描述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师知识体系

1.1具备从事软件工程工作所需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

1.1.1 具备较丰富的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1.1.2 具备一定的工程经济、管理知识

1.1.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专业发展趋势

1.1.4掌握信息化社会交流表达方式与知识文献获取方法。

1.2 掌握计算机学科相关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学知识

1.2.1 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类基础理论知识

1.2.2 本专业所需的物理类基础知识

1.2.3 2、本学科相关的工程学概论;

1.3 掌握计算机学科相关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1.3.1基本电路电子学知识

1.3.2数字逻辑与系统

1.4 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1.4.1计算机系统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及计算机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主要软件。

1.4.2 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理论及方法、数据结构及算法设计、操作系统基本原理与主要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术。

1.4.3 计算机网络技术。熟悉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模型与网络协议、网络系统设计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1.4.4 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多种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Web开发技术、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等。

1.5掌握软件工程师的核心知识与初步技能

1.5.1 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熟悉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掌握软件工程各个阶段规范化文档的写作技能。

1.5.2 掌握描述和定义软件需求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软件建模与分析的常用方法与工具。

1.5.3 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常用方法。

1.5.4 掌握人机交互的基本原理和界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1.5.5 掌握软件实现的基本方法、技术及主流软件开发工具。

1.5.6掌握软件评审与测试的原则及方法,有效地进行软件验证与确认。

1.5.7掌握软件过程、软件质量和软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1.5.8 掌握软件的演变过程,具备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的能力

1.5.9 把握软件工程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1.6 掌握信息系统架构的核心技术与技能

1.6.1掌握大型信息系统的架构。

1.6.2掌握典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技术。

1.6.4掌握典型信息系统中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应用系统开发技术及信息系统集成模式及方法。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师能力要求

掌握软件工程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软件工程师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具体描述如下:

2.1具有综合运用基础科学、计算机、软件工程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1.1问题辨别和描述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利用相关知识辨别和描述软件工程领域相关问题。

2.1.2需求分析和建模的能力。具备应用系统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并采用主流工具进行需求建模的能力。

2.1.3软件设计和实现的能力。具备应用软件设计方法与工具对软件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并运用现代程序设计方法和软件设计思想实现所设计软件。

2.1.4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的能力。具备按照CMM标准协助软件企业对其软件过程的改变进行计划、措施制定以及实施的能力,。

2.1.5总体架构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有效整合现有信息技术资源,参与并完成综合性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并能综合考虑系统开发成本、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能够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应用系统所需的架构设计、开发方法,确定最优解决方案。

2.1.6综合运用系统集成与测试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对完成的软件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上线前测试。

2.1.7项目部署与实施能力。制定安全、完善的实施计划,主导系统实施与部署,完成应用系统。

2.1.8工程应用能力。在企业实习阶段,综合运用计算机、软件工程及信息技术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能够具体解决企业实际应用中的工程实践问题。

2.2熟悉大型信息系统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过程,具备综合运用经济、工程管理等知识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组织及工程管理的能力

2.2.1具有项目组织能力。 在掌握信息技术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能够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

2.2.2具有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制定企业信息化项目规划和预算,合理有效地安排任务,分配人力和资源。

2.2.3具备应对企业信息化实施及应用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应用目标、操作流程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2.2.4具有大型信息系统评估能力。能够结合实际评估信息系统架构的项目或工程,并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2.3具备有效的沟通交流、写作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

2.3.1 具备沟通交流能力。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够使用技术语言,与现场工作人员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并能从中汲取企业文化内涵;具备个人和社交的技巧,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2.3.2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能够很快地融入到企业的实习环境中。

2.2.3具有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等工程项目文件的编纂能力,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2.3.4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在大型软件项目开发和实施中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在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2.3.5 具有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2.3.6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为保持和增强自我竞争力,积极跟踪职业的发展需求,能够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

2.4 具备良好的专业外语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

2.4.1可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并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国际竞争能力。

2.4.2 具有获取专业最新科技文献和技术及一定的与国际企业合作交流及技术开发能力。

2.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2.5.1 熟悉软件工程领域适用的技术标准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2.5.2 熟悉软件开发、系统架构、项目管理等职位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

2.5.3 遵守所属岗位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第二部分 培养标准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设置一览

教育层次

模块

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

人文社科、

经济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训、体育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艺术、经济与管理等

自然科学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环境概论、计算机科学导论、IT专题。

基本技能

大学英语、英语听说、基础日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科技文献检索、写作训练;工程素质训练;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等。

学科基础

硬件基础

基本电路电子学、数字逻辑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软件基础

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数值分析与计算、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及相关课程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等

专业工程教育

专业课程

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统一建模语言、人工智能原理、多媒体技术、大型数据库应用与开发、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软件课程设计等

软件工程训练

.net高级开发、JAVA语言高级开发、软件过程管理与软件测试、信息系统集成、移动信息处理、网络服务、视觉设计与游戏、动漫设计开发等

工程实践(企业)

软件项目综合实践、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各类学科竞赛


第三部分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本“培养标准实现矩阵”是将“卓越工程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上。

知识内容

知识与能力具体要求

具体的实现方法

1.思政、素质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 1.1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形势与政治、社会心理学、人文科学与艺术类、社会科学类课程
1.2 具备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等人文知识。
1.3具备工程职业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
2.数学、物理、工程学 2.1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基础知识解释计算机系统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数学类、物理及实验、工程数学、工程学概论课程
2.2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基础知识建立计算机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
3.硬件基础 3.1 具有运用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与系统对计算机硬件电路进行分析、设计、调试、故障诊断的基本能力。 基本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与系统、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等硬件相关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工程实习了解计算机硬件中涉及到的相关电子技术,安排相关硬件实验和课程设计,通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学院电子设计竞赛等措施综合提高硬件分析与设计能力

3.2 具有对计算机系统及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3.3 能用主流的单片机或嵌入式芯片及平台进入嵌入式系统设计
4.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与实践 4.1 具有对基本数学问题进行建模分析的能力 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数值分析与计算、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及相关课程设计等相关课程及实践,安排相关软件类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通过各类软件设计比赛如程序设计竞赛等措施综合提高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
4.2 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能力,具备先进的程序设计思想
4.3熟悉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模型与网络协议、网络系统设计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4.4 熟悉多种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Web开发技术、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等。
5. 软件工程师核心知识 51 具备采用现代软件工程思想和建模工具进行软件分析、设计的能力 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原理、软件体系结构、统一建模语言、.net高级开发、JAVA语言高级开发、软件过程管理与软件测试、计算机图形学、视觉设计与游戏、动漫设计开发及相关课程设计等相关课程及实践,安排软件项目综合实践,通过各类软件设计比赛等措施综合提高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和软件测试能力
52 熟练掌握主流软件开发工具进行软件设计和实施
53 具备一定的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的能力
54 具备一定的把握软件核心算法及软件前沿研究的能力
55 团队协作和开发能力

 

6 信息系统架构

 

6.1 具备大型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信息系统集成、移动信息处理、网络服务、项目管理、工程实习等课程及相关实践,安排软件项目综合实践,通过企业实习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措施综合提高大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集成能力
6.2系统集成与测试能力。
6.3大型软件项目管理能力。
7.项目管理、行业规范、企业经营 71计算机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前沿技术系列讲座,专业实训、科技文献检索、实践训练、写作训练、企业学习等
72具有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的能力。
73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
8.沟通、交往能力 81 具备良好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以适应技术进步和国家化需求。 大学英语、IT职业英语、外语及其它技能、礼仪与沟通
82掌握必要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具备必要的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部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02011级河海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门类: 工 学 专业大类: 电气信息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制: 四 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代码: 080606

一、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教育理念,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以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地掌握理工科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具有系统型的工程训练背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从事系统开发和产品生产、营销或服务、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等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优秀工程技术或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综合素质

1)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良好的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了解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学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防范;

3)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

2.知识结构

1)人文科学与社会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社会科学以及工程经济管理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信息化社会交流方式与知识文献的获取方法,掌握相应的政策法规;

2)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知识:掌握软件工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数学、物理与工程学的知识,掌握工程数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学科基础知识:具备本专业相关的电路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

4)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开发与应用、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的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新技术。

3.能力结构

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与管理所需的专业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等, 能借助于科学技术文献资料,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需求分析和建模的能力、软件设计和实现的能力、软件评审与测试的能力、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的能力、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能力、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等。分析现有的软硬件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和维修的能力;对实际计算问题,应用现有设备,进行计算处理的能力;

3)创新能力: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分析现有的软硬件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和维修的能力; 根据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设计软硬件系统进行试验开发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主干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四、理论教学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基本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与系统,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语言C++JAVA语言,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五、工程实践教学

电工电子综合实践,C++语言课程设计,数电实验,数据结构课程设计,Java语言课程设计,网络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编译原理与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软件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

企业工程实践(企业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等)。

六、创新教育

1.以“若水文化”为背景,营造“创新、励志、成才”的立体化育人环境,培养具有“纯洁、坚韧、宽容、诚信、创新”品质的工程型人才。

2.建立以“面向工程”为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立体化课程体系,依托产学研合作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大力推进问题型、项目型、案例型等研究型教学方式。

3.形成以“创新教育”为主线的“工程科学、科技竞赛、创业就业”立体化实践创新平台。通过实验、工程训练、综合性开放性实验项目、课程设计、企业工程实践、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各类科技竞赛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与素养。

七、课程体系

总学分为190学分,包括:计划内180学分,课外能力拓展10学分。计划内公共基础教育77学分(10学分集中实践),工程基础教育61学分(10学分集中实践),专业工程教育20学分(4学分集中实践)。企业工程实践时间为1年(36周),22学分。

1-7-1给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表学分分布。

八、毕业条件

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学分不少于180学分,同时获得素质拓展学分不少于10学分的学生可以毕业;符合河海大学授予学位条件的学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九、教学计划

1-9-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

1-9-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企业工程实践安排

1-9-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素质拓展教学安排表

1-9-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辅修教学计划表


1-7-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比例%

公共基础教育

人文社科类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必修

10

5.5

选修

1

0.5

自然科学类

Natural science

必修

24

13

选修

 

 

经济管理类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必修

 

 

选修

2

1

信息技术类

Information technique

必修

5

2

选修

1

0.5

体育艺术类

Sports and arts

必修

4

2.5

选修

 

 

外语类

Foreign languages

必修

18

9

选修

2

1

公共基础教育实践

Practice of Public basis

必修

6

4

工程基础教育

 

工程基础课程

Founda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必修

39

21.5

选修

10

7

工程基础教育实践

Practice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必修

10

5.5

专业工程教育

专业课程

Major courses

必修

6

3

选修

8

4.5

专业工程教育实践

Practice for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必修

4

2.5

企业工程实践教育

必修

30

17

素质拓展

必修

10

 

总 学 分

(不含素质拓展学分)

180

100


1-9-1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分分配

应选学分

1

2

3

4

5

6

7

8

 

 

 

 

 

 

理论必

1

57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ulture Fundamentals of Law

2

32

 

 

 

2

 

 

 

 

 

 

 

10

2

5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2.5

40

 

 

 

 

2.5

 

 

 

 

 

 

3

51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Neoteric History ofChina

2

32

 

 

 

 

 

 

 

2

 

 

 

4

515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of MaoZeDong Thoughts &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5

40

 

 

 

 

 

2.5

 

 

 

 

 

5

5705

形势政策Ⅰ
Position and Policy I

0.5

8

 

 

 

 

 

 

 

0.5

 

 

 

6

5706

形势政策Ⅱ
Position and Policy II

0.5

8

 

 

 

 

 

 

 

 

0.5

 

 

7

0301

大学英语(基础
College English(Basic English
)

4

64

 

 

 

4/C

 

 

 

 

 

 

 

51

8

0302

大学英语(基础

 

College English(Basic English II)

4

64

 

 

 

4/B

4/C

 

 

 

 

 

 

9

0303

大学英语(基础Ⅲ)

 

College English(Basic English III)

4

64

 

 

 

4/A

4/B

4/C

 

 

 

 

 

10

0304

大学英语(基础Ⅳ)

 

College English(Basic English IV)

4

64

 

 

 

 

4/A

4/B

4/C

 

 

 

 

11

0305

大学英语(高级)

 

College English (Advanced Level I)

4

64

 

 

 

 

 

4/A

4/B

4/A

 

 

 

A

第三四学期不重复选课

12

0308

大学英语(高级)

 

College English (Advanced Level II)

4

64

 

 

 

 

 

 

4/A

 

 

 

13

0306

大学英语(中级口译)

 

College English (An Intermediate Course ofInterpretation)

4

64

 

 

 

 

 

4/A

4/B

4/A

 

 

 

14

0309

大学英语(高级口译)

 

College English (An Advanced Course ofInterpretation)

4

64

 

 

 

 

 

 

4/A

 

 

 

15

0307

大学英语(中级商务)

 

College English (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 Vantage)

4

64

 

 

 

 

 

4/A

4/B

4/A

 

 

 

16

0310

大学英语(高级商务)

 

College English (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 Higher)

4

64

 

 

 

 

 

 

4/A

 

 

 

17

2714

计算机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Technology

2

32

 

 

32

2

 

 

 

 

 

 

 

18

2270

程序设计语言C++

 

Program Design Language C

3

48

 

 

32

 

3

 

 

 

 

 

 

19

0244

基础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1

32

 

 

 

1

 

 

 

 

 

 

 

20

0245

体育专项

 

Physical Education

1

32

 

 

 

 

1

 

 

 

 

 

 

21

0246

体育专项

 

Physical Education

1

32

 

 

 

 

 

1

 

 

 

 

 

22

0247

体育专项

 

Physical Education

1

32

 

 

 

 

 

 

1

 

 

 

 


1-9-1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分分配

应选学分

1

2

3

4

5

6

7

8

共基

础教育

理论必修

23

5018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2

36

 

 

 

2

 

 

 

 

 

 

 

24

0198

高等数学AI

 

Advanced Mathematics AI

5

80

 

 

 

5

 

 

 

 

 

 

 

25

0211

高等数学AII

 

Advanced Mathematics AII

6

96

 

 

 

 

6

 

 

 

 

 

 

26

0019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3

48

 

 

 

 

 

3

 

 

 

 

 

27

00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3

48

 

 

 

 

 

3

 

 

 

 

 

28

0722

大学物理I

 

Physics I

4

64

 

 

 

 

4

 

 

 

 

 

 

29

0139

大学物理II

 

Physics II

3

48

 

 

 

 

 

3

 

 

 

 

 

理论选修

30

2813

工程学概论

 

Intoductionto Engineering

2

32

 

 

 

 

 

2

 

 

 

 

 

2*

31

2802

IT专题

 

Special Topic ofIT

1

16

 

 

 

 

 

 

 

 

 

 

 

32

5064

文献检索

 

Scientific Document Retrieval

1

16

 

 

 

 

 

 

 

 

 

 

 

33

0712

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2

32

 

 

 

 

 

 

 

 

 

 

 

34

0191

日语

 

Japanese

2

32

 

 

 

 

 

 

 

 

 

 

 

35

5044

大学语文

 

Chinese

2

32

 

 

 

2

 

 

 

 

 

 

 

4

36

5044

艺术与人生类

 

Arts& Civil Culture

2

32

 

 

 

2

 

 

 

 

 

 

 

37

 

文、史、哲类

 

Culture History & Philosophy

2

32

 

 

 

2

 

 

 

 

 

 

 

38

 

法律、经济与管理类

 

Laws Economics & Management

2

32

 

 

 

 

 

2

 

 

 

 

 

集中实践必修

39

570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Moral,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1

 

 

16  

1

 

 

 

 

 

 

 

6

40

5163

军事训练

 

Military Practice

2

 

 

   

2

 

 

 

 

 

 

 

41

57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

 

Modern History ofChinaPractice

1

 

 

16  

 

 

   

1

 

 

 

42

0212

物理实验I

 

Physics Experiments I

1        

 

1

 

 

 

 

 

 

43

0213

物理实验II

 

Physics Experiments II

1        

 

 

1

 

 

 

 

 

小计

 

 

 

 

 

 

 

 

 

 

 

 

 

 

73

注: (1)☆为双语教学课程;(2)“/”表示排课时间有要求,前半学期排课/后半学期排课;(3*不限学期;(4)集中实践环节,未填学时的课程,1个学分对应1周时间
1-9-1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分分配

授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1

2

3

4

5

6

7

8

工程

础教育

理论必修

44

2793

基本电路与电子学

 

Basic Circuits an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5

80

 

 

 

 

5

 

 

 

 

 

 

39

45

2048

数字逻辑与系统

 

Digital Logic and System

3

48

 

 

 

 

 

3

 

 

 

 

 

46

2037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4.5

64

8

 

 

 

 

4.5

 

 

 

 

 

47

2422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Computer Organization

4

56

8

 

 

 

 

 

4

 

 

 

 

48

2421

数据结构A

 

Algorithms & Data Structure

4.5

56

16

 

 

 

 

 

4.5

 

 

 

 

49

2078

操作系统A

 

Operating System

4

56

8

 

 

 

 

 

 

 

4

 

 

50

2426

数据库原理

 

Principles of Database

4

56

8

 

 

 

 

 

 

4

 

 

 

51

2466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s

3

48

 

 

 

 

 

 

 

3

 

 

 

52

2196

Java语言程序设计

 

JAVA Language programming

3

32

 

 

16

 

 

 

3

 

 

 

 

53

2234

编译原理

 

Compiling Principle

4

56

8

 

 

 

 

 

 

 

4

 

 

理论选

 

54

2797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3

32

 

 

16

 

 

3

 

 

 

 

 

10

55

234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MCU

3

32

16

 

 

 

 

 

3

 

 

 

 

56

2456

嵌入式系统

 

Embedded System

2

20

12

 

 

 

 

 

 

 

2

 

 

57

2248

数值分析与计算

 

Numerical Analysis and computing

2

24

8

 

 

 

 

 

 

2

 

 

 

58

2430

可视化程序设计与用户界面

 

Visual programming&user interface

3

32

 

 

16

 

 

 

 

3

 

 

 

59

2429

人工智能原理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

24

8

 

 

 

 

 

 

3

 

 

 

60

2497

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

 

Computer Animation &

Virtual reality

2

24

8

 

 

 

 

 

 

2

 

 

 

61

2310

多媒体技术

 

Multi-media Technology

2

24

8

 

 

 

 

 

 

 

2

 

 

62

2455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3

40

8

 

 

 

 

 

 

 

3

 

 

63

2454

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

3

40

8

 

 

 

 

 

 

3

 

 

 


1-9-14“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分分配

授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1

2

3

4

5

6

7

8

工程

础教育

必修

64

2837

电工电子综合实践

 

Electric Practice

1

 

 

 

 

 

 

3

 

 

 

 

 

 

 

10

65

2464

C语言项目设计

 

C Language Project Design

1.5

 

 

 

 

 

1.5

 

 

 

 

 

 

66

2794

基本电路与电子学实验

 

Basic Circuits and Electronics experiments

1

 

16

 

 

 

 

1

 

 

 

 

 

67

2146

数电实验

 

Digital Logic and System experiments

1

 

16

 

 

 

 

 

1

 

 

 

 

68

2457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Data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1

 

 

 

 

 

 

 

1

 

 

 

 

69

2789

Java语言课程设计

 

Project of JAVA Language

1.5

 

 

 

 

 

 

 

1.5

 

 

 

 

70

2493

网络实验

 

Network experiment

1

 

16

 

 

 

 

 

 

1

 

 

 

71

2795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Computer Organization

1

 

 

 

 

 

 

 

1

 

 

 

 

72

2791

编译原理与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Compiling and operating system Principle course design

1

 

 

 

 

 

 

 

 

 

1

 

 

小计

 

 

 

 

 

 

 

 

 

 

 

 

 

 

59

                                           

1-9-15“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分分配

 

1

2

3

4

5

6

7

8

工程教

理论必修

73

2495

算法设计与分析

 

Design & Analysis ofAlgorithms

3

32

16

 

 

 

 

 

 

3

 

 

 

6

74

2425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3

40

8

 

 

 

 

 

 

3

 

 

 

理论选修

75

2796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Cryptology & network security

3

48

 

 

 

 

 

 

 

 

3

 

 

8

76

2715

JAVA语言高级开发

 

JAVA language advanced

Development

3

32

 

 

16

 

 

 

 

3

 

 

 

77

2716

.net高级开发

 

.net advanced development

3

16

 

 

16

 

 

 

 

 

3

 

 

78 2458 统一建模语言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2 24 8               2    

79

2503

大型数据库应用与开发

 

Large-scale database

Application & development

2

24

8

 

 

 

 

 

 

 

2

 

 

80

2798

软件过程管理与软件测试

 

Software process management

2

32

 

 

 

 

 

 

 

 

2

 

 

81

2440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Data Warehouses & Data Mining

2

24

8

 

 

 

 

 

 

 

2

 

 

82

2438

软件体系结构

 

Software Architecture

2

32

 

 

 

 

 

 

 

 

2

 

 

83

2801

网络系统集成

 

Network system integration

2

16

16

 

 

 

 

 

 

 

2

 

 

84

2800

网络互联技术

 

Network intercommunication

2

24

8

 

 

 

 

 

 

 

2

 

 

85

2790

TCP/IP协议及编程

 

TCP/IP protocol && programming

3

24

8

 

 

 

 

 

 

 

3

 

 

86

2504

Linux操作系统

 

Linux operating system

2

24

8

 

 

 

 

 

 

 

2

 

 

集中实践必修

87

2039

软件课程设计

 

Software course design

2

   

32

   

 

 

 

2

 

 

 

4

88

2708

专业综合实践

 

Subject synthesis practice

 

2

 

 

32

 

 

 

 

 

 

2

 

 

小计  

 

 

 

 

 

 

 

 

 

 

 

 

 

18

毕业应修学分

必修课总学分

106

 

 

 

 

16

25.5

21

19.5

15.5

8.5

 

 

 

 

180

选修最低应选学分

24

 

 

 

 

4

0

2

1

7

10

 

 

实践教学环节应修学分

20

 

 

 

 

3

2.5

3

4.5

4

3

 

 

企业工程实践应修学分

30

 

 

 

 

 

 

 

 

 

 

12

18

计划内总学分

180

 

 

 

 

23

28

26

25

26.5

21.5

12

18


1-9-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企业实践安排表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周数

目标任务

内容要求

企业工程实践教育(必修)

89

2840

政治理论与企业文化

6

7-8

36

【主要目标】

 

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升素质修养和文化修养、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团队精神。

【基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等

【内容安排】

 

1、政治理论实践和形式政策教育

2、企业文化和职业生涯教育

3、团队意识教育和训练

30

90

2830

企业综合实践

 

Synthesis Practice inenterprise

9

7

【主要目标】

 

熟练掌握软件开发全过程;

熟练掌握一种软件工具的使用;

基本掌握软件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及测试工具的使用;

基本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及软件文档编写;

【基本任务】

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完成规定的理论与实践环节学习。

【内容安排】

 

1-4周:在软件开发企业的各个部门(分析、开发、测试等)轮岗实习,对软件企业各部门工作有一个感性认识。

5-8周: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学习与实践

9-20周: 进入企业项目组,参与实际项目工作

【基本要求】

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融入企业,掌握专业基本技能

91

2016

毕业设计

 

Design Project for Graduation

15

8

【主要目标】

 

锻炼独立从事软件生产的技术开发能力、管理能力。

锻炼归纳总结、论文撰写能力;

形成针对具体工程问题的基本研究能力。

【基本任务】

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或阶层小组,完成一个具体的软件开发项目。

【时间安排】

 

1周:明确设计题目、内容及参考资料

2-3周:需求调研、业务学习,完成需求说明书

4-7周:提出解决方案,完成概要设计、完成详细设计

8-11周:软件开发或样机试制

12-13周:系统测试与完善

14-15周:论文撰写

16周:毕业答辩

【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课题选题应以解决软件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为为背景

 

小计

 

 

 

 

   

30

                       

注:企业工程实践的详细培养方案及实施细则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


1-9-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素质拓展教学安排表

序号

课程

编号

课外活动名称

参考学分

1

5127

公益劳动

1

2,3

 

2

5075

社会实践

2

 

 

3

5076

中国语文水平测试

2

 

 

4

5077

课外读书活动

2

 

 

5

5078

课外科技活动

1-3

 

 

6

5724

创新训练计划

3-6

 

 

7

5725

实用技能证书

1-3

 

 

8

5726

科研论文、专利与成果

1-8

 

 

9

5079

校内竞赛三等奖以上

1-3

 

 

10

5080

省部级技竞赛三等奖以上

3-5

 

 

11

5081

国家级竞赛三等奖以上

8-10

 

 


1-9-4“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辅修教学计划

课程
编号

学分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分分配

授课

实验

上机

课内

课外

1

2

3

4

5

6

7

8

1

2421

数据结构A

 

Algorithms & Data Structure

4

48

16

 

 

 

 

 

4

 

 

 

 

2

2078

操作系统A

 

Operating System

4

56

8

 

 

 

 

 

 

 

4

 

 

3

2426

数据库原理

 

Principals of Data Base

4

56

8

 

 

 

 

 

 

4

 

 

 

4

2196

Java语言程序设计

 

JAVA Language programming

3

32

 

 

16

 

 

 

3

 

 

 

 

5

2234

编译原理

 

Compiling Principle

3

56

8

 

 

 

 

 

 

 

3

 

 

6

2432

算法设计与分析

 

Algorithms Design & Analysis

3

32

16

 

 

 

 

 

 

3

 

 

 

7

2425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3

40

8

 

 

 

 

 

 

3

 

 

 

24

 

 

 

 

 

 

 

7

10

7

 

 


第二部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企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企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本科阶段的企业学习目标、内容安排与要求。企业培养阶段主要依托我们近年来建立起来的企业实习基地(包括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上海微创软件公司、苏州明基电通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常州科教城等),以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动漫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采取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在企业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广泛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系统集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备良好软件工程及计算机应用系统项目组织、管理、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高层次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指导组,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模式、聘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企业工程技术作为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的双导师制。

二、培养标准

1. 在校内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工程实践的应用能力,接受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调测、管理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其核心作用,了解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2. 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软硬件工具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及相关领域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包括需求分析能力、总体架构设计与开发能力、系统集成与测试能力、项目部署与实施能力、项目评估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

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懂得计算机信息工程问题对社会生活和文化习惯的影响,熟悉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法律、技术以及个人职业道德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4.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5.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三、企业实践基地

10年来,河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坚持进行3+1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及推广,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已经和正在进行的主要校企合作企业有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中兴软件、上海微创软件公司、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总厂信息中心等。

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一级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内信息产业的知名企业,技术和设备实力雄厚,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是国内最重要的垂直行业专用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公司已经形成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计算机外设、网络通信设备、金融机具设备、电磁屏蔽设备的经营格局。近十年成功完成了三大转型:由金融设备制造企业成功转型为IT服务型企业;由硬件设备供应商成功转型为系统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由单一的金融业成功转型为金融、通讯、电力、公安、铁路、政府等跨行业。目前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辐射金融信息、移动通讯、数字城市、智能电力、轨道交通、警用安保、国防科技等高端产业领域,是国内领先的金融行业解决方案专业厂商;国内最大的自助产品生产基地和供应商;金融信息化设备的主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国内电磁屏蔽设备龙头企业;我军重要的军用通信产品供应商。早在2001年,河海大学就与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河海大学校外工程实践培养基地”。 校外工程实践培养基地成立以来,致力于培养河海大学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2012年“江苏国光信息”成为国家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企业工程实践基地。

常州创意产业基地是常州市政府为实现常州产业升级而建设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基地包括三大产业园区:国家级软件园、动漫产业园、创意旅游产业园。其中软件园已吸引188家企业,其中有日本独资的冲电气软件、微软旗下的微创博维、北京大学创立的北大众志,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设立的天地自动化、新科电子集团成立的新科软件,还有南大苏富特、金和软件、华科导航、百度信息、用友软件研发基地等知名公司。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与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仅一街之隔,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与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已结成产学研合作伙伴,是本专业理想的校外企业实习基地。

2-3-1为主要企业实践基地及实践内容。


2-3-1主要企业实践基地及实践内容

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环节

备注

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企业文化

 

企业工程实践

毕业设计

2011国家大学生课外实践教育基地

常州创意产业基地

企业文化

 

企业工程实践

毕业设计

 

上海微创软件公司

企业文化

 

企业工程实践

毕业设计

 

戚机厂信息中心

企业文化

 

企业工程实践

毕业设计

 

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

企业文化

 

企业工程实践

毕业设计

 

四、实施方案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成立校企联合培养领导小组,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培养方案。

依托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国家工程实践中心及与我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指导组,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模式、聘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人员作为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的双导师制,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指导学生接触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另一方面由本校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将工程实践同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培养方案通过设置企业文化、企业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四个企业实践培养环节,使学生通过与企业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边学习边实践,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参与企业工程项目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够提出、审查、选择为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工艺、步骤和方法;能够实施设计解决方案;能够参与相关评价,具有判断力和创意,提出专业的独立技术见解。以“大工程”为视角,构筑现代工程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工程师知识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培养一批创新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性和引领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附表2-4-1是以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的本科层次企业实践内容及安排,其它企业实施方案类同,但会根据企业性质及任务有所调整。

五、本科层次企业培养实施细则

企业实践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企业文化(企业认知实习)、企业工程实践、毕业设计,总学习时间为36

1)企业文化与企业认知实习(7周)

本环节是本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实践性课程,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讲座和学生走进企业,使学生了解企业环境,熟悉企业文化同时进一步了解专业特色,增加专业认可度。组织学生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先进的信息领域设备及软件研发流程、先进的系统集成和信息化解决方法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由中心聘请的企业教师为学生开设包括安全生产、企业沿革与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与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任务组织管理、企业行业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等的课程教学和专题报告。通过集中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尽快了解所在企业的文化、特色,尽快融入企业;使学生进一步接受生产实践教育,将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更好的与生产实践融会贯通,提升自己从事企业工程实践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更是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使命感的重要过程。

每届学生,根据现阶段企业实际情况编排计划,并编写相应的实习大纲,指导学生实习。为提高学生实习的收获,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应结合实习计划认真阅读实习大纲,积极查阅资料,并应详细记录每天实习内容,包括必要的简图。实习结束撰写详尽的实习报告。

以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企业文件教育专题见附表2-5-1所示。

2)企业工程技术训练(11周)

本环节是培养学生作为应用型工程师的基本素质的综合实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熟练掌握项目开发全过程和系统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及测试工具的使用及项目开发过程管理及文档编写的能力,并了解IT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通过工程实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为学生在沟通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专业知识及技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提供了重要的训练途径。

以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见附表2-5-2所示。

3)毕业设计(18周)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实践环节。该过程是学生所学知识、理论及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与升华,是创新潜能得到激发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

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设计计算、工具应用、试验研究、数据处理、文字表达及英语工程知识与技术等能力;

②培养学生能针对具体课程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阅读文献、运用手册图表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鲜明的政策观念、正确的设计思想、科学的研究方法;

⑤培养学生掌握并应用标准规范的能力;

⑥了解实用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认识当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相关之先进科技与事实议题,及整合领域知识之能力;

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训练表达沟通及领导管理能力,树立良好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作风;

⑧培养学生端正品行、健全人格、热心服务及重视职业道德和市场意识。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设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后进行,要求如下:

选题要体现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原则,增加课题的应用价值。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按照企业指导教师的安排,选择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课题,或产品设备开发的课题,或计算机、通信技术方面专题性试验研究的课题,或以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施工、运行、维护为主的课题进行毕业设计工作

实践期间,每个学生必须全面参观和了解实训单位的各个方面,通过顶岗有重点地了解各种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掌握实践单位主要产品的需求、研发流程、开发技术、开发工具、测试环境、工艺要求、质量控制和生产设备等情况,并随时记录与总结所学知识;

结合所选题目,掌握典型产品的研发全过程(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工

具应用、技术实现、测试检验、质量控制、生产配合、市场配合等)或营销、服务及工程项目施工、运行、维护各环节,并做实训笔记。

根据所选课题,各类课题要求如下:

以软件或产品设备开发为主的课题,根据所选课题的不同阶段和学生介入程度,必须提交所选课题实践过程的完整工作文件,包括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计划任务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大纲、测试报告、软件源代码、硬件零件图/装配图/线路图/安装图/电路图/连接图/BOM/汇总表/技术指标等、生产工艺文件、产品说明书、产品使用手册、产品维护手册以及相关过程文件的全部或部分。

以专题性试验研究为主的课题,必须完成与课题内容相关的试验研究工作,并提交试验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及其相关过程文件。

以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施工、运行、维护为主的课题,根据所选课题的不同阶段和学生介入程度,应完成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集成计划、安装计划、维护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创新点等过程文件的全部或部分,并完成相关的实践工作。

各类课题都必须提交相应的实训报告、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各类项目过程文件、毕业设计说明书等文件。

以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具体安排见附表2-5-3,毕业设计选题方向见附表2-5-4所示。

六、教师队伍建设

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的双导师制。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学活动的专业教师为在编的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和技术人员。企业教师主要传授技术实现和工程经验,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密切配合,主要负责课程的系统学习以及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的衔接工作,学校教师应受过较好相关专业训练并具有信息系统集成开发工程背景和经验。

目前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信息开发的专业教师队伍。在专业建设及企业工程应用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技术储备强、集科研、教学和工程应用为一体的专业教师建设队伍。

1. 教师队伍的任用标准

1)校内专业教师任用标准

专业背景。骨干教师的专业结构分布合理,专业梯队阵容整齐;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能力与实践经验,有很强的技术更新与知识拓宽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基本具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够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学历要求。从事卓越工程师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

工程背景。从事卓越工程师教学活动(含实践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每年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等)经历;同时,也应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

2)企业教师任用标准

为了确保双导师制的实施和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效果,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企业教师的任用标准是在企业一线工作5年以上,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丰富工程经验,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企业教师队伍建设分为企业授课教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其中,其中企业授课教师是结合专业课程到学校授课;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基地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工作;企业导师指导学生企业工程实践和学生毕业设计的企业导师。

2. 教师队伍建设

1)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交流研讨:定期与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专业建设及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和研讨。特别需要通过与所属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了解,获得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启发与创新。

现场实践: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工程项目,通过定期进行现场考察以及挂职锻炼等方式获得工程经验并将工程经验引入教学中,提高自身工程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

国际化培养:根据教师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优先保证、重点急需的原则,每年选派1-2名骨干教师前往国际相关专业知名院校、研究所、企业进行短期的访问交流。

2)企业教师队伍建设

定期召开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参加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同时,积极为企业青年工程师成长创造良好条件,采取短期学习、攻读学位等方式,逐步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对企业推荐、符合企业教师任用基本要求的教师在承担学生企业实践之前,学校将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明确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并颁发聘书。定期安排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交流教学经验、教学体会、教学工作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校外教师和校内教师一样,均参加学期末的教学评估,及时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信息反馈给企业教师,以达到不断改进提高的目的。

根据企业教师选聘标准,企业实习教师队伍将承担部分课程讲授、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

附表2-4-1河海大学“卓越计划”本科专业企业培养实施细则

 

环节

学期

时间

学分

目标任务

内容计划

备注

企业

文化

 

第二、第七

学期

7

6

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讲座和学生走进企业,使学生了解企业环境,熟悉企业文化同时进一步了解专业特色,增加专业认可度。

 

组织学生到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先进的IT行业产品研发流程、先进的软件系统集成和信息化解决方法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由中心聘请的企业教师为学生开设包括安全生产、企业沿革与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与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任务组织管理、企业行业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等的课程教学和专题报告。使学生尽快了解企业的文化、特色,尽快融入企业;提升自己从事企业工程实践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更是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使命感的重要过程。

一、企业文化及认知系列讲座:

 

聘请企业教师授课,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1、企业介绍、企业历史、企业环境认知

2、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安全生产教育

3、知识产权保护

4、企业产品与设计开发课程:ISO9000体系、质量控制与管理、生产制造过程、产品市场

5、企业生产任务组织管理课程

6、通信、信息系统项目规划与开发课程

7、企业市场运作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课程

二、参观企业,现场感知认知企业

组织学生到中心参观学习,到企业现场感受企业的IT项目启动,蓝图设计,后台配置,上线准备,用户培训,运维支持等项目实施流程。组织学生撰写认识实习报告。

 

注:本环节开设课程由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聘任的企业教师讲授。

 

考核形式: 笔试+报告。

企业

工程

实践

第七

学期

11

9

了解企业的全部生产运营流程,了解行业的基本规范和发展需求,明确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软件研发知识与流程培训

 

本环节是培养学生作为应用型工程师的基本素质的综合实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熟练掌握项目开发全过程和系统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及测试工具的使用及项目开发过程管理及文档编写的能力,并了解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通过项目培训、企业项目设计、开发、实施过程来加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IT项目管理培训:项目开发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学习与实践;

 

二、IT职业技能培训:

1、软件项目开发过程;

2、企业软件开发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及数据库平台的配置与使用;

3、企业软件建模工具的使用;

4、企业软件开发工具及编码的使用;

5、企业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

三、轮岗实习:通过在软件项目开发的不同岗位如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软件维护等多个岗位的轮岗实习,了解软件项目从需求分析到软件实施维护的全过程

 

注:本环节在企业完成。

 

考核形式: 笔试+书面报告+答辩。

毕业

设计

第八

学期

18

15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实践环节。该过程是学生所学知识、理论及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与升华,是创新潜能得到激发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训练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提升,达到或超越见习IT工程师的标准。 毕业设计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设计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在企业完成。

 

选题要体现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原则,增加课题的应用价值。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按照企业指导教师的安排,选择软件设施、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系统集成、产品设备开发等课题,或计算机、通信技术方面专题性试验研究的课题,或以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施工、运行、维护为主的课题进行毕业设计工作。

 

注:本环节在企业完成。

 

考核形式: 论文+答辩。

小计

36

30

     

注:企业工程实践的详细培养方案及实施细则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


附表2-5-1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企业文化教育专题汇总表

序号

专题题目

主讲人

职务/职称

学校联系人

1

江苏国光企业介绍、企业历史

李继奎

常务副总裁/高级工程师

带队老师

2

企业环境认知(参观)

综合管理处处长/高级经济师

带队老师

3

IT工程师职业素养及知识产权保护

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带队老师

4

企业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教育

综合管理处处长/高级经济师

带队老师

5

企业核心产品及关键技术

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带队老师

6

ISO9000体系、质量控制与管理

谈文华

体系办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带队老师

7

企业生产任务组织管理

蒋春雨

副总裁/高级工程师

带队老师

8

信息系统与通信系统项目规划与开发流程

徐文波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带队老师

9

企业市场运作和行业应用趋势

居述生

副总裁/高级工程师

带队老师


附表2-5-2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工程实践(至少选修9学分

模块

项目名称

企业负责人

职务/职称

学分

选修学分

工程基础

项目开发及项目管理概述

徐文波

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1

1

企业产品案例分析

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1

技术平台

企业硬件开发平台

项目经理

/高级工程师

2

4

企业软件开发平台

事业部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2

企业产品测试平台

徐建东

事业部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2

岗位实习

企业硬件开发岗位实习

项目经理

/高级工程师

2

4

企业软件开发岗位实习

事业部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2

企业产品测试岗位实习

徐建东

事业部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2

项目实施与维护岗位实习

高志红

事业部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2

注:以上模块为选修制,根据学生所轮岗位选修相应模块。


附表2-5-3 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毕业设计具体安排

内容

第七学期

10~12月)

8~12

企业出题

企业根据需要提出毕业设计课题,以项目或岗位分组,团队成员针对一个大的项目,分工合作,各人侧重点不同,体现在论文上是一人一题

13~14

校企导师

每个同学都要有企业和学校双导师,可以组成指导小组,共同负责,要求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承担

15~16

学生选题

根据学生特点和企业需要选择设计题目

17~20

熟悉题目

根据选的题目收集阅读资料

第八学期

3~6月)

1~2

任务书

学生结合前一阶段工程实践的成果,与指导教师共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

3

文献综述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对设计题目的了解,完成文献综述

4

开题报告

根据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在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书,参加开题报告会。

5~15

设计过程

学生根据开题报告拟定的设计任务、设计路线,开展毕业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编码、测试等;撰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同时按照不同课题性质提交相关设计资料。

8~9

中期检查

检查设计进度、总体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16

毕业答辩

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审定学生毕业设计成绩。


附表2-5-4 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方向

选题方向

(容纳人数)

项目名称

企业指导

教师

校内导师

嵌入式

系统

1020人)

基于Linux的嵌入式系统裁减及应用开发

庄素剑

陈正鸣

 

陈慧萍

丁海军

牟艳

景雪琴

刘景

何坤金

蒋俊锋

吕 嘉

陈鹏

朱川

基于Windows的嵌入式系统裁减及应用开发

基于Android平台的嵌入式系统裁减及应用开发

卜可育

基于单片机的产品硬件及驱动开发

程卫平

基于ARMFPGA的产品硬件及驱动开发

应用开发

815人)

WEB应用开发

尤小忠

UI界面开发

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及集成实践

褚建民

系统应用与集成

1525人)

网络及服务器架构与配置

徐文波

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通信产业信息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徐建东

公用事业信息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高志红

外包服务实施、编码、测试

许东屏

注:毕业设计具体选题题目会随着企业生产及研发任务的变化有所变化。